实验教学体系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兼顾学习规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创新” 四级逐步提高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与实验教学体系相对应,分别建立了基础、专业、野外综合、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平台。其中,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构成了室内教学实验平台;由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组成校外综合实习、实践平台;以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构成探究式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

实验教学内容上,强调体现环境地学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根据专业和课程特色,分层次设立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构建“基本理论验证-基本技术操作-开发应用创新”的多级实验内容。坚持“室内基础实验与野外综合实践相结合”、“环境地学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设计相结合”,以培养具有扎实环境地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环境地学技术并具有应用创新精神的环境地学技术复合型人才。

2.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紧密依托“211重点学科建设”、“985重点学科建设”和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沉淀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地学基础理论与环境地学新技术相结合;

二是高水平科研与创新型实验相结合;

三是野外实习基地在遴选中遵循了区域性、综合性、先进性的原则。

此外,由专职、兼职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保证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目前在中心任职的教师中,有60%的教师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较好地提升了理论课、实验实习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科研立项和毕业论文依托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等项目的比重逐年提高,选题的准确性、方法的先进性和成果的应用性都有显著的提高。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80%是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部分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得到了沉淀。